引言
S波拾取困难:受到P波尾波及其他转换波震相影响,因此S波的信噪比一般低于P波,拾取的准确度也比较低;
现有手动拾取方法:基于极化特征,利用原始地震三分量记录,根据P波和S波在偏振方向上的不同特征(如质点运动的偏振度、线性度等),找到震相突变点,进而确定S波到时。
本文基于Lois等提出的一种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时域算法,改进了相关参数,并在福建地震台网的9,855条三分向波形记录上进行了测试,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。
P波的质点运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一致,形成纵向偏振,S波的质点运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垂直,形成横向偏振。
P波和S波的偏振特性有时会受到噪声和其他地震波的干扰,尤其是面波或其他转换波。
当采用三分向波形数据时,P波和S波的偏振方向不同,可以通过计算质点运动的偏振度(即偏振的强度)或线性度(即运动方向的线性特征)来分辨P波和S波的位置。
1.方法
对于一段已知P到时的波形,本文使用滑动窗口将波形其划分为小窗,对每个小窗内的三分量波形求取特征值,生成特征值时程,并将其作为S波识别特征函数。
将三分量波形计算得到的协方差矩阵求特征值(λ1、λ2、λ3),特征值时程代表的物理含义是质点的运动方向,由图1d看出,λ1对信号传播方向上的能量变化更为敏感,故选择其为特征函数,求取λ1的平方根(放大中低值的同时压低中高值,图1e)实现对特征值的压缩。对于信噪比较低的事件波形,采用此方式的特征函数更能凸显信号中的能量突变位置。
选取P波初至到S波尾段求取峰度系数(图1f),S波到时附近,在特征函数中显示为一个明显的陡坎,S波到时为陡坎最低点,通过对其求取一阶差分(图1g),将更容易判别。这里只是粗到时,应用自回归赤池信息准则(AIC)(Akaike,1974)在所拾取 S波粗到时位置附近精确判别(前后各取 0.3s),即可获得准确可靠的 S波到时信息。”
时窗的判别:过短,将对特征函数中微小变化过于敏感,拾取S波到时位置将超前;过长,缺乏必要敏感性,拾取到时将滞后。本文采用多窗口综合加权方法,窗口长度为 0.2—1.4s,间隔 0.2s,共 7 个。在各窗口中拾取S波到时Si,并计算 S 震相信噪比 Ri,然后依据信噪比综合加权给出 S 波到时位置
$$S_f = \frac{\sum_{i=1}^{7} S_i R_i}{\sum_{i=1}^{7} R_i}$$
2.数据
本研究分析了来自福建地震台网2015至2018年期间的1,862次地方震事件,震中距范围从ML-0.5到4.2,其中仅选择了震中距小于100 km的9,855条三分向地震波形记录进行计算分析。震中距范围内,所有的S波震相都被标记为Sg(深源震)。
数据主要来自于仙游震群和台湾海峡南部震群,这两个震群的记录占总数据的约三分之一。
人工地震编目提供了参考S波震相拾取结果,将人工拾取的结果与自动拾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。
本文所用台站记录随震中距和震级分布
本文研究所用台站空间分布
3.结果与讨论
该方法的S波震相到时拾取平均偏差为(−0.003±1.34)秒,79.6%的记录拾取偏差小于0.5秒,63.9%的记录拾取偏差小于0.2秒,4.1%的记录拾取偏差超过2.0秒。
将地震数据按震群划分,发现其在不同地区的S波拾取偏差较为一致,而部分拾取偏差较大,原因有三:
1.低信噪比(S波震相到时拾取算法准确度不高的主要困难所在),噪声可能掩盖了S波特征
若对事件波形进行带通滤波(如 1—20 Hz),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录质量,也将有利于提高 S 波震相的拾取精度。
如图6a所示,S波震相受到前序P波尾波的污染。(图6中虚线是加权时窗计算出的S波到时)
对到时拾取偏差超过±2.0 s 的记录的信噪比进行统计,直观看出多数为低信噪比记录,反之亦然
随着记录信噪比的提高,S波拾取残差呈平均值减小、标准差降低的趋势(见表1)
10.11939-jass.20200112-Table1.csv
对事件波形进行带通滤波(如 1—20 Hz),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录质量(去除低频和高频噪声),提升S波拾取的精度(图6b)
$$SNR = \frac{\sqrt{\frac{1}{n} \sum_{i=s}^{s+n} x_i}}{\sqrt{\frac{1}{n} \sum_{i=s-n}^{s} x_i}}$$
式中s是人工拾取S波到时的位置,n是数据长度
2.波形记录质量缺陷
波形记录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也是造成S波震相拾取偏差过大的显著影响因素(如图6d)
3.序列事件的复杂性
该方法的主要限制是依赖于P波到时,并且只能在P波到时之后的一段时间窗内识别唯一的S波到时,无法处理多个连续震相,尤其是在密集余震序列中(图6c)
4.结论
算法特点:
1.基于特征值分解,不像传统方法一样依赖P波和S波的偏振特性
2.使用滑动时间窗,以避免时窗长度造成的拾取误差
应用与结果:
1.在福建地震台网的数据测试中,在S波拾取的精度上表现良好,适合应用于实时地震信息处理系统。但
在无法连续处理密集余震序列
2.前提是必须首先准确地获取P波到时
局限性: 数据以近震为主,拾取也仅为震相Sg震相,结论可能不够全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