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tract

专家系统和模块化设计

1.Introduction

人工神经网络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, 1995):
训练神经网络识别剪切波分裂,能够处理复杂的波形。
局限性:由于剪切波波形的复杂性,这些方法只能部分成功。

相关函数(Correlation Functions, 1995 & 1998):
利用信号的相关性计算剪切波的极化方向和时间延迟
局限性:剪切波的复杂波形使得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适用。

自动化第一次到达拾取(Murat and Rudman, 1992):
提出了成功的自动化技术,专门用于第一次到达的拾取。
局限性:只能处理第一次到达,无法适用于剪切波分裂等复杂波形。

正交变换估计(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s, Shieh, 1997):
通过正交变换进行剪切波分裂的估计。
局限性:受限于交叉相关技术的局限性,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形。

集群分析和最优窗口法(Cluster Analysis and Optimum Window, Teanby et al., 2004):
通过集群分析对剪切波数据进行分类,并优化时间窗口以自动识别剪切波分裂。
局限性:为了确保准确性,舍弃了大量数据,可能导致信息丢失。

ES专家系统,第一阶段,输入三分量数据,得到初步结果(分裂参数);第二阶段,调整计算,使结果趋于稳定;最终阶段,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估。

2. Initial identification of shear-wave splitting

2.1 初始规则:快波极化方向的近似
考虑剪切波在水平面上的二维运动,定义两个基本量:

nmax:剪切波到达前(BTW)噪声的最大振幅
smax:剪切波到达后(ATW)信号的最大振幅
假设剪切波到时为t0 , 两窗口为 t0 - t1 , t0 + t2 

对每个地震,定义阈值参数veq = max(Cbef * nmax, smax / Caft),根据经验,对不同的台站有不同的系数Cbef和Caft

信号强度超过veq,认为剪切波到达
定义B点为信号首次超过Veq的点,A点为B点前,最接近BTW窗口内平均值的点
快剪切波极化方向近似值j0为A→B的方向
剪切波到达时刻的精准判定是后续剪切波分裂(S-wave splitting)研究的基础.
剪切波到达:
1.信号幅度突增[分析窗口内的幅度变化]
2.振动方向(即波形的极化方向)变化:快剪切波到达时,发生接近90°的振动方向变化;慢剪切波到达时,震动方向可能会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变化,略微滞后于快剪切波。[ES系统通过加权计算时间窗内数据点的振动方向(极化方向),最终得出剪切波的整体平均极化方向。]
3.噪声与信号的比值,剪切波到达前,信号强度较弱,可能被噪声掩盖(Cbef *nmax);剪切波到达后,信号幅度超过噪声水平(smax/Caft)

2.2 初始规则:快慢波到达的近似

将水平分量旋转,与j0平行或正交
在BTW和ATW窗口内,对每个半周期进行编号(Kbef,Kaft)与幅值测量(a)
Abef和Aaft分别为BTW和ATW窗口内最大值

2.2.1 快慢波近似到达的ES规则

当幅值a超过阈值H时,认为快剪切波到达(初始为H0, H0 = ci*Aaft  , 0<ci<1 , i=1,2 ,分别代表快、慢剪切波  ,不同台站ci不同)

2.2.2 快慢波到达评估的ES规则

更新阈值的规则
γ = Ht/Abef  (Ht是当前的阈值,Ht+1是下一次更新后的)
定义四个常数γ1,γ2(0<γ1<γ2),γm,γt
(1)如果γ<γ1,Ht+1  = γ1*Abef ; 如果γ >= γ2 , Ht+1 = γ2 * (Abef + Z * η*Ht)  (0 < η ≤ 1)
(2)如果Ht>Aaft , Ht = γm*Aaft (0 < γm< 1)
(3)如果 awj ≥ Ht(w = bef 或 w = aft;j = 1, 2, k),并且 aw(j-1) ≥ γt * Ht  (0 < γt ≤ 1) ,并且阈值已经更新
    快剪切波的初始到达发生在半周期 j-1 内,慢剪切波也是一样的规则(γt,γm通常大于1.0)
精确的到时估计:
(4)定义数据点i在第j个半周期的绝对值Xj,i ,如果awj > Ht , 并且xj,1 ≥ Cspe * nmax;(cspe > 1)
    [当前幅度 awi 大于阈值 Ht,并且第一个半周期的幅度 xj,1 大于系数 Cspe 与 nmax 的乘积,就更新快剪切波的到达时刻为最后一个周期j-1, 慢剪切波规则类似]
(5)如果xj,1 ≤ nmax ,前移到点i ,该点 xj,i ≤ nmax,但 xj,i+1 ≥ nmax ,定义该点为C ,定义窗口NBTW ,其与BTW一样长,但是以C作为结束点
    分析NBTW 开始到点 C 的每个点的极化方向,确定最终剪切波到时点

$p = \sum_{i=start}^{end} \text{Zamp}(i) \cdot f(β \cdot \left| φ(i) - φ0 \right|)$

start 是分析窗口的起始点(窗口NBTW 中的第一个数据点) , end是点C
Zamp(i) 是连续两个点绝对值差
β是极化方向的误差容忍度,保持在±2.5°
φ(i)是每个点振动方向,φ(0)是快剪切波极化方向的初始值
具有最大p值点定义为D,即为快剪切波的到达时刻,慢剪切波具有类似的规则

3.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hear-wave splitting

第二阶段,重复迭代,至结果趋于稳定

(1)如果慢波到时晚于快波到时,继续执行;不然,则将两个水平分量旋转90°(矫正极化方向),若重新计算后,慢波到时仍晚于快波到时,则拒绝此数据
(2)任何评估步骤中,如果信噪比低于某个值(例如Crsn2 = 3.0),则认为数据质量不够,进行排除
(3)ES规则第二次应用结束时,若慢波到时晚于快波到时,认为此数据不可接受
    复杂的波形难以辨别,出现误判,如下图(m为系统识别,k为正确到时)
(4)额外规则来提高精度:
    定义系数ck

$$k1(i) = \frac{x(i) - x(m + 1)}{i - m - 1}, \quad k2(i) = \frac{x(n - 1) - x(i)}{n - 1 - i}$$

$$ ck(i) = \left| \frac{k1(i)}{k2(i)} \right| $$

对于 ( i = m + 2, m + 3, ... , n - 2 ),

$$ \text{max}[ck(m + 2), ck(m + 3), \dots, ck(n - 2)] \geq cH $$

如果 ck(i) 的最大值大于某个特定值 cH,则认为该样本点为快(或慢)剪切波的到达点。

k1(i) 和 k2(i) 分别表示点 i 与点 m + 1 和点 n - 1 之间幅度差与距离的比值(局部变化率,离散点--->有限差分代替导数计算)
计算 k1(i) 和 k2(i) 的比值的绝对值来得到 ck(i),目的是衡量幅度变化的相对速度。
具有最大 ck(i) 值的样本点即为快(或慢)剪切波的到达点。若ck(i)最大值未超过阈值cH,到达点即为m(第二阶段计算的初步到达点)

#2 fig 2
第二阶段完成后,评估ES系统产生的最佳估计

4. Identifying quality of shear-wave splitting

定义 Qp,Qt (1,2,3 --->Good,Acceptable,Unacceptable)评估快剪切波极化方向,慢剪切波到时以及时间延迟
定义 Crsn1 和 2rsn2,分别表示Good和Acceptable的信噪比

(1)如果信噪比rsn大于等于参考值  crsn1(rsn ≥ crsn1),则Qp = 1
    crsn2 ≤ rsn < crsn1 , 则Qp = 2  (本文在冰岛的研究中, crsn1 = 5.0 和 crsn2 = 3.0 )
(2)定义 daft , dbef 分别表示快剪切波到达后,到达前10个点窗口内最大幅值与最小幅值之差
    daft / dbef 表示的是快剪切波到达前后幅度变化的强度比率,比率越大,表示剪切波到达时的变化越显著
    如果 daft / dbef ≥ rd,则 Qt = 1;如果 daft / dbef < rd,则 Qt = 2,其中 rd 由经验确定(在本研究中为2.8)
    对于慢剪切波,daft 和 dbef 同样被用来计算幅度变化,如果快慢剪切波Qt = 1 ,则时间延迟质量也为1

5. Calculation of polarisation of fast shear-wave

快剪切波极化方向j通过加权极化图中每个时间延迟点的振动方向来计算,权重是幅值

$$ Φ = \frac{\sum_i Zamp(i) \cdot φ(i)}{\sum_i Zamp(i)} $$

6. Evaluation of ES identification of shear-wave splitting

使用冰岛西南部BJA站记录的8个月SIL数据进行测试。
处理前
#2 fig 3
处理后
#2 fig4
极化图
#2 fig 5
ES分析成功地选择了粒子运动方向发生突变的点,显示了快慢剪切波到达时大约90°的方向变化。

使用BJA站从2004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地震记录来进行验证(与可视化测量对比,需同时通过ES及可视化测量)
ES评估为不可接受的测量几乎都为小震,并且信噪比较低

BJA站中共有135次震级大于1.0的地震,其Qp 和 Qt 值为 1 或 2,位于剪切波窗口内。

剪切波窗口:是指一个特定的入射角范围,在这个范围内,剪切波的到达信号清晰可见,不被其他类型的波(如P波)所干扰。

精度:87%的记录的极化方向与可视化测量的差异在30°以内,其中64%的记录与可视化测量的误差在0.03秒内。
#2 fig 6

7. Conclusions

E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关键表现:
(1)ES极化测量在大多数数据中表现出高准确性,81% 的数据误差小于 15° ,对于Qt = 1的记录, 95% 的数据误差小于 15°。
(2)对所有地震记录,64% 的数据的误差小于 3个采样点(即约 0.03秒)。对于Qt = 1的数据,78%的数据误差小于 3个采样点
(3)只要记录的质量符合标准(Qp, Qt = 1, 2),小误差可以通过视觉调整进一步优化结果。

Paper Link

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