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litLab: 剪切波分裂数据处理环境总结

背景与目标


方法框架

核心功能模块

  1. 项目配置(Project Configuration)

    • 用户设置站点参数、选择震源事件(时间、震级、深度等),并从数据中心获取波形数据。
    • 支持 SAC 格式转换和自动匹配。
  2. 地震图检视器(Seismogram Viewer)

    • 提供波形旋转(LQT 系统)、频率滤波、粒子运动分析等功能。
    • 用户可选择时间窗口和地震相位进行剪切波分裂测量。
  3. 剪切波分裂测量(Shear Wave Splitting Measurement)

    • 集成三种主流算法:
      • 旋转相关法(RC):最大化径向和横向分量的交叉相关。
      • 最小能量法(SC):通过最小化横向分量的能量确定分裂参数。
      • 特征值法(EV):基于特征值最小化实现粒子运动线性化。
  4. 结果输出与分析

    • 自动生成诊断图(如波形校正前后的对比)。
    • 支持导出为 Excel 或文本格式,便于进一步分析。

数据处理流程


结果与分析

模拟实验

实际数据验证

优化对比


优势与局限

优势

  1. 交互友好
    • GUI 界面直观简洁,降低了复杂性。
    • 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细致的手动质量控制。
  2. 算法多样
    • 同时集成三种测量方法,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。
  3. 平台独立
    • 基于 MATLAB,可在 Windows、macOS 和 Linux 系统上运行。

局限

  1. 非完全自动化
    • 用户仍需手动选择时间窗口和目标相位。
  2. 低信噪比数据适应性
    • 在处理低信噪比数据时,RC 和 SC 方法的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偏差。

未来发展方向

  1. 增强自动化
    • 实现自动时间窗口选择和质量评分,提高对低质量数据的适应性。
  2. 算法优化
    • 增强算法在“null”方位角和复杂噪声条件下的稳健性。
  3. 扩展功能
    • 支持更多波形格式和地震台站网络。

#28 拓展

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