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要点
-
研究背景
- 剪切波速度预测在岩石物理与油气工程中作用关键。
- 传统经验或岩石物理模型受限于地质复杂性、成本与效率。
-
方法贡献
- 构建 Inception–attention–BiLSTM 混合网络:
- Inception:多尺度特征提取
- Attention:动态权重聚焦时序关键特征
- BiLSTM:捕获长期依赖
- 数据集: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测井曲线。
- 构建 Inception–attention–BiLSTM 混合网络:
-
核心结果
- 新模型 MAE = 0.211,R² = 0.994
- 明显优于单独 Inception(0.671, 0.981)与 BiLSTM(0.215, 0.991)。
2.Methods
Inception 模块要点
-
模块化设计
- 采用稀疏连接思想,高效处理稠密数据。
-
核心创新
- 在 $3\times3$、$5\times5$ 卷积前后及最大池化后插入 $1\times1$ 卷积,实现特征图降维。
-
两种结构
- 原始版本:直接并联 $1\times1$、$3\times3$、$5\times5$ 卷积与 $3\times3$ 最大池化。
- 降维版本:先用 $1\times1$ 卷积进行通道压缩,再接 $3\times3$、$5\times5$ 卷积或池化分支,进一步减少计算量。
-
效率提升
- $1\times1$ 卷积减少通道维度 → 降低参数量与运算量 → 提升网络整体效率。
时间注意力机制要点
-
应用场景
- 处理测井序列数据(电阻率、γ 射线、密度等随深度变化)。
-
核心思想
- 为序列不同位置分配可学习权重,突出关键信息。
-
公式表示
$$ X = (x_1, x_2, \dots, x_T) \tag{1} $$
$$ e_t = \text{score}(h_{t-1}, x_t), \quad
\alpha_t = \frac{\exp(e_t)}{\sum_{k=1}^{T}\exp(e_k)} \tag{2} $$
$$ c_t = \sum_{k=1}^{T}\alpha_k, x_k \tag{3} $$ -
物理意义
- 通过 $\alpha_t$ 自适应关注与地层特征、流体含量高度相关的深度位置,提高物性识别精度。
BiLSTM 模块要点
-
解决长依赖
- 传统 RNN → 梯度消失 → 长程依赖难学习
- LSTM 通过门控记忆单元缓解梯度消失
-
双向扩展
- BiLSTM 同时沿正向、反向遍历序列
- 输出拼接 $[h_t;\tilde{h}_t]$ → 同时编码过去与未来上下文
-
计算流程
- 前向: $x_t \rightarrow (h_t,c_t)$
- 后向: $x_t \rightarrow (\tilde{h}_t,\tilde{c}_t)$
- 拼接: $[h_t;\tilde{h}_t]$ 作为后续输入
-
应用领域
- NLP、语音识别、Seq2Seq 等
-
工程优化
- 采用可调 滑动窗口,灵活控制参考深度范围,强化时间趋势捕获
Inception–Attention–BiLSTM混合网络结构要点
- 输入层:读取测井特征向量序列
- Inception模块:
- 并行使用多尺度卷积核
- 提取地质数据中的微尺度(如细层变化)与宏尺度特征(如构造层)
- 注意力机制:
- 分配特征权重
- 聚焦重要位置或尺度上的特征信息
- 动态调整关注区域,提升对复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
- BiLSTM模块:
- 前后向并行学习
- 捕捉时序演化与地层间的空间相关性
- Dropout层:
- 提升模型泛化能力
- 全连接层 + 激活函数:
- 将提取的特征映射至最终剪切波速度预测值
- 输出层:
- 给出 Vs 预测结果
转载请注明出处